发货:3天内
我们还没有离开村小学,孟老师就走了,好象是进县城进修去了
我在镇上读书的时候,听人说他在镇上的中心小学教书了,于是我专门去中心小学找他
他见到我后,很是意外,也很高兴,急急地把我让进屋里,向我问村子里的一些事情,并问我们那时每个孩子的情况
最后,他说,那时,他经常利用自习给大家讲故事,真是耽误了大家
我问他有什么打算,他说学习、看书,再考考看
这些话也有十七八年了,不知道琐碎的生活磨蚀了他的志向,还是使他趋向深邃
我想,再见了,我还能立即认出他,他也能认出我
我们,只是胖了、瘦了或者黑了、白了一些
只是,我们见了面再说些什么呢,或许,他不仅仅是忘记了当年我们这些孩子的名字,生活还改变着一个人的内心,比如,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内心里只充满快乐的少年,名利、欲望……干净的、不干净的东西已盘踞了我曾经纯洁的内心
/> 看看大海—— 给自己找一个更大的参照系 生活中,我们常常要进行各种比较,有时是有意的,有时是无意甚至下意识的
比较的关键,是参照系
参照系决定了人生的很多内容
比如苦乐
劝人或者劝自己,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,比较的参照系一变,苦恼转眼就变成快乐
参照系的大小,决定着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大小
参照系小,精神、视野便浅薄、狭小;反之,便辽阔、博大
曾听人说:“我是县里音乐界的第一
”神态中流露出自傲
他的参照系是一个县
还听人说:“全地区写诗的,没有比上我的!”语气中有君临天下的豪气
他的参照系,是一个地区
可见,对自己成就满足与否,取决于其参照系的大小
由此联想起国画巨匠李可染先生
他晚年自称“白发学童”,对自己的成就,毫无满足得意之意
这是因为他的参照系大,所以感到自己的成就很小
参照系,影响甚至决定着事业成就的高低
书法界有这样一个掌故
八十年代初,书法热兴起
一个书法家是哪级书协会员,乃至在哪级书协任什么职务,是其成就、水平的一个标志
日本书法代表团访问林散之先生,问他是不是中国书协会员?他说自己“不问这个”
对方很惊讶,林散之说:“我的座右铭是,与古人争一地位”
“与古人争一地位”,他的参照系是书法史,是千古经典
这使他不为成小名而满足,最终使他取得了与古人平起平坐的成就——他被誉为草书历史上继王羲之、怀素张旭、王铎之后的又一个高峰,被誉为“当代草圣”
成就是非凡的,因为参照系极大
参照系,是一个人内心的舞台
内心舞台的小了,外在的成就能大吗? 一个人如果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参照系,会更清楚自己的真正价值,从而更全面、深刻地观照人生
《庄子》上有一个寓言: 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
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
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,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「野语有之曰:“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”,我之谓也
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;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
河伯正在两个不同参照系中,看到了自己的渺小,由洋洋得意而惭愧,而醒悟,他的精神提高了,视野开阔了
即使河伯生性淡泊,不想成为大海,他看大海仍有无以伦比的意义,因为他有了更大的参照系,把精神中的“小”榨出来,精神脱胎换骨了
这种内在的超越和提高,对于人生,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,可以消除无知的张狂、可笑的骄傲、无聊的满足、浅薄的得意,登高望远,胸怀开阔
林徽音才貌双全,探求者平常天然不在话下
但是徐志摩这一个SUPERSTAR,更兼有家室之人,每天的上门光临,捐赠情诗,毫无避嫌之意,难免风声四起,嘲笑多数
梁启超没辙忍耐本人弟子如许传扬,来信让他改过
徐看后复书一封,墨客翰墨,忠厚动听天然不用说,写到结果,动情的说一句:
曾牢记昔日哥哥也送了我如许诗意的一把通明伞,是由于我其时特殊特殊爱好那雨中通明莹润的发觉
其时的我,是被怜爱的妹妹
是哥哥心中悄悄养护的骄气包
从而长久路途不觉这锅碗瓢盆多么俗气,反而有高尚诞生再有高尚抵达经典存在,这也是认知真相与谎言很快融入宛如真假不分雅俗世界,连忙闲方向散布最丰富的意识与品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