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南昌不能不去看看青云谱,青云谱现已改为“八大山人纪念馆”
头天下午才四点多钟,纪念馆就已关门,无奈第二天我们再跑一趟
一路上三座石桥,距离不远,但都很高,1958年修建的
桥一侧分别写着“大海航行靠舵手”、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、“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”的混泥土标语
其中一座叫庙坪桥,据说桥边先前有过一座庙,修路时拆掉了
有年夏天,母亲带着我到桥下避雨,一边是数丈高的悬崖
我走到了悬崖边儿上,身体向外微晃一下,又急忙收回
母亲只顾着擦身上的雨,没看见,但我一直记着
不久之后,有一个人下铁矿时候被炸死了,只剩下一条腿,家人拉回来,就放在桥头,也是夏天,没几天,便腐烂成黑水了,臭不可闻,行人只好绕道走
即使爱上,就不要简单放过时机
轻率,大概使你懊悔一阵子;软弱,却大概使你一辈子懊悔
没有体验过恋情的人生是不完备的,没有体验过苦楚的恋情是不深沉的
恋情使人生充分,苦楚...【观赏全文】
你赶快领着孙子跑吧,晚了就来不及了
/> 好几年了,一直都非常喜欢品读白族作家张乃光先生的散文
那种文字,洗净清丽,总能让人在轻快的阅读中读到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;那种意境,却还悠远绵长,总能让人在享受过文字的精彩之后又萌生无限的感思
语言优美,以学问入文,这是张先生散文给人的第一点感慨
北宋黄庭坚倡导学问入诗,开创了江西派乃至整朝宋诗的创作风格;散文大家秦牧则是将知识性、文采性和趣味性汇成创作的特色
张先生的散文创作,文采和知识并重,我想是皆得了两位大家的所长
所以每次阅读他的文章,先让人沉醉在那优美的文字之中,然后又有很多知识的收获
在这一点上,首先让人感叹的是张先生知识的广博,多用、巧用、化用、借用佳词丽句是一大语言特色,《小河淌水》、《寻找月光》就有这样的美感
同时又富于联想,能将学问贯穿在行文之中,比如《城市的树》就让人知道白族风水树的内涵和大理悠久灿烂的历史,《望夫云升起的夜晚》却能让人感动于白族民间文化中那个动听感人的故事
另一方面,就是张先生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,他的文字中没有丝毫含糊的语言
读过《亲眼目睹一种植物的入侵》一文就深为感慨:张先生无论是自己上网查资料,还是翻书用典,总能把他要讲的事物细致明白地说个透
情感细腻,善托物言志,张先生又特别能用文字渲染出一种清静唯美的意境
这便是让人对他那些文字特别感动的原因
无论表达怎样的情愫,张先生都能找得到那种最能表达他心境的事物,比如他借用山乌龟表达了一种类似“心远地自偏”